点击图片,订购2019全年《画刊》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8年12月出刊
本期导读
▐ 特稿 FEATURES
临时集体
Liquid Collective
“临时集体”策展工作坊是中间美术馆2017年发起的“展览作为展览”演讲与讨论系列的一部分。这一项目将“展览”作为核心问题提出,旨在探讨展览作为一种与艺术创作同质的创造性的实践,建立和厘定其内在的属性和关联域,在今天的艺术话语、实践和社会政治的背景上,探索展览的美学和展览语言的潜力。
这次工作坊邀请了10位北京和上海的青年策展人参与,并通过一场讲座,实现与行业内经验丰富的国际策展人的对话。除了于渺和马可·斯科蒂尼(Marco Scotini)的对谈,工作坊还设置了“从研究到策展的转化”“行动中的人和机构”“策展是谁的阵地”“这不是一部罗曼史:策展人和艺术家”四个主题,由10位青年策展人做分组讨论。这个工作坊要求参与者放弃理论行话,不讲行业的机遇,也不讲人事的阻隔,尽量敞开谈实际的问题,提出真实的问题,并且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。
本期《画刊》特稿呈现的内容,既是对此次工作坊活动的一次总结和记录,也是对活动话题的延伸与推进。我们与《画刊》的这次合作,意在将这次工作坊的讲座者和10位参与者的工作体会与心路历程分享给更多的读者。(苏伟 于渺)
当下的考古作为一种策展方法:马可·斯科蒂尼 & 于渺对谈
Archaeologies of the Present: A Curatorial Approach
马可·斯科蒂尼(Marco Scotini) 于渺(Mia Yu),隋榕 译(Translated by Sui Rong)
从研究到策展的转化
Transformation from Research to Curation
J&D+ 陈玺安(Zian Chen) 胡昊(Hu Hao)
行动中的人和机构
Practitioners and Institutions on the Move
宋 轶(Song Yi) 夏彦国 (Xia Yanguo)
策展是谁的阵地?
Whose Field Does Curation Belonging To?
杨紫(Yang Zi) 印帅(Yin Shuai) 巢佳幸(Chao Jiaxing)
这不是一部罗曼史:策展人与艺术家
This is not a Romance: Curator and Artist
富源(Yuan Fuca) 周婉京(Chow Yuen King Stefanie)
▐ 现 场 LIVE
第12届上海双年展:与“禹步”的世界踉跄同行
The 12th Shanghai Biennial: Ramble Unsteadily in the World of Proregress
王凯梅(Wang Kaimei)
对“进步”的辩证说反射在新旧秩序交替的“空档期”中——危机四伏的当代社会,艺术是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构建政治和社会景观的未来想象?……埃利斯的作品《排演1》——一部破旧的轿车试图爬上山顶,却又不断地倒退下来。让努力攀爬这件事显得毫无意义;但车是你开的,路也在你身下,你踉跄而行,身在其中,这便是意义本身。
迷失而后思:观梁绍基展览“恍”
Thinking after Lost: Observation of Liang Shaoji’s “As If”
王薇(Wang Wei)
梁绍基的作品无所谓东西文化的区分,不论是通过讲求逻辑的西方思维,还是关注自然的东方文化,艺术在每个时代呈现着自己不同的观照方法和体系,寻根溯源都是对待存在的反思。“丝思史诗”是艺术家对自己的总结;“丝”是梁绍基的艺术媒介和精神载体;“思”则是人的质疑、批判、沉思和虔诚的追问;“史”将个体位移至社会与历史的层面,审视人作为群体的存在境遇;“诗”则是对生命本源的返还与亲近,是哲学和科学试图企及但尚未抵达的彼岸,充满冥想,是每一位存在者用自己的生命体验,通过艺术去开辟的空间。
消耗的诸种方式:弗朗西斯·埃利斯的现场
The Variations of Dépense: Francis Alÿs on Site
蒋苇(Jiang Wei)
在“民间概念”与“世界视野”之间:多重可能性和前沿性
Between "Folk Concept" and "World Vision": Multiple Possibilities and Frontiers
王南溟(Wang Nanming)
▐ 行业研究 INDUSTRY STUDY
美术馆馆长访谈 Interview with Art Museum Curators
立足本土,重在当代: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访谈
Based on the Local and Focusing on the Contemporary:Interview with Curator of Hubei Museum of Art Ji Shaofeng
孟尧(Meng Yao) 冀少峰(Ji Shaofeng)
▐ 观念 CONCEPT
“田字旁”:乡村美术馆里的艺术实践
“Old Land, New Landscape”: Art Practice in a Village Art Museum
冯且(Feng Qie) 毛君(Mao Jun) 杨然(Yang Ran)等
▐ 策展手记 CURATING SCRIPT
“卧游之乐——版画中的东方意蕴”策展手记
Curator's Notes about “Delight of Imaginary Tour Through Viewing Paintings:The Oriental Charm of Prints”
谢涵之(Xie Hanzhi)
▐ 艺术批评 CRITIQUES
表演之光,群众大法
Here I Perform, Here We Chat
王亚敏(Wang Yamin)
▐ 艺术史论 HISTORY & THEORY
不断向传统文化资源寻求借鉴的当代影像创作(上)
Contemporary Video Art Creation that Seeks to Learn from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
鲁 虹(Lu Hong)
▐ 专 栏 COLUMNS
古史钩沉 Historical Re-examination
重彩五色
Five Col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 Painting
彭德(Peng De)
中国色彩系统的原色,五行家按时序排列,分为青赤黄白黑。其中,青即蓝,赤即朱,黄含赤。重彩史称“重”采”,“重读为“崇”。重彩本指五色丝绸,古文献写作“五采”“五綵”,通常用紫或绿两种间色代替黑色。绘画重彩的“重”,读为“种”。在没骨画出现以前,重彩指用青赤黄白紫绿及黑色墨线并置的画面,偏重青、赤二色。五种色相联称五色、五正色。五正色对应木火土金水,形成三千年一贯制的固定组合。
读画之道 The Ways of Reading Art
伦敦,图像阐释的可能空间(上)
The Possible Space for Reading Art in London I
段 炼(Duan Lian)
伦敦是西方文化名城,各类美术馆及其收藏的数量与质量皆为顶级。本篇将伦敦的美术馆视作图像传播的“可能空间”,将馆藏陈列和展览的艺术精品视作图像文本,由此扩展并细化现代叙事学之“可能世界”的概念,并引入当代叙事学的相关概念,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:“可能世界”向外扩展,得以贯通“可能作者”与“可能读者”,向内细化则可分辨出“可能空间”“可能人物”“可能事件”。在此框架里,本篇一方面探讨作者在图像编码的过程中怎样建构读者,以及读者在图像解码的过程中怎样建构作者的问题;另一方面则构筑以文本为传播中介的交互阅读模式,以之包容图像研究的内在阐释和外围阐释,从而推进图像学阐释法的内外贯通。
目录 CONTENTS
07 展 讯 EXHIBITIONS AND EVENTS
13 现 场 LIVE
13 第12届上海双年展:与“禹步”的世界踉跄同行 / 王凯梅
17 迷失而后思:观梁绍基展览“恍” / 王薇
22 消耗的诸种方式:弗朗西斯·埃利斯的现场 / 蒋苇
26 在“民间概念”与“世界视野”之间:多重可能性和前沿性 / 王南溟
30 特 稿 FEATURES
30 临时集体
31 当下的考古作为一种策展方法:马可·斯科蒂尼 & 于渺对谈 / 马可·斯科蒂尼 于渺 隋榕译
35 从研究到策展的转化 / J&D+ 陈玺安 胡昊
39 行动中的人和机构 / 宋轶 夏彦国
43 策展是谁的阵地? / 杨紫 印帅 巢佳幸
47 这不是一部罗曼史: 策展人与艺术家 / 富源 周婉京
50 行业研究 INDUSTRY STUDY
50 美术馆馆长访谈
立足本土,重在当代: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访谈 / 孟尧 冀少峰
54 观念 CONCEPT
54 “田字旁”:乡村美术馆里的艺术实践 / 冯且 毛君 杨然等
59 策展手记 CURATING SCRIPT
59 “卧游之乐——版画中的东方意蕴”策展手记 / 谢涵之
62 艺术批评 CRITIQUES
62 表演之光,群众大法 / 王亚敏
66 艺术史论 HISTORY & THEORY
66 不断向传统文化资源寻求借鉴的当代影像创作(上) / 鲁虹
71 专 栏 COLUMNS
71 古史钩沉
重彩五色 / 彭德
78 读画之道
伦敦,图像阐释的可能空间(上) / 段炼
艺术家作品
封面图:梁绍基作品
P1—86 谢海 王心耀 张卫
往期回顾
[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《画刊》杂志独有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 ]